-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40 点击次数:164
"现在每跳一次,都比拿金牌难。"全红婵说这话时,眼圈红得跟兔子似的。谁能想到,三年前在东京奥运会上那个让水花都害羞得躲起来的小姑娘,如今正跟自己的身体较着劲呢?
2021年夏天,14岁的全红婵就像只小麻雀,1米43的个头往跳台上一站,翻起跟头来那叫一个利索,直接给裁判打了个历史最高分。可到了2025年,18岁的她愣是蹿高了7厘米,重了7公斤。以前闭着眼睛都能完成的207C动作,现在跳起来感觉腰上像绑了袋大米,沉得很。
训练馆里,全红婵又一次从跳台上蹦下来。扑通一声,水花溅得老高。"又没压住..."她抹了把脸上的水,声音蔫儿了吧唧的。教练陈若琳在旁边直挠头,这丫头最近跟中了邪似的,那个招牌动作死活做不利索。
发育关这玩意儿对跳水运动员来说,就跟青春期给身体装了个刹车片似的。长高了,起跳就没那么利索;长胖了,转体速度就慢半拍。这感觉就像让刘翔穿着雨靴跑跨栏,能快得起来才怪。全红婵的师姐张家齐就是吃了这个亏,从"小豆包"长成"大馒头"后,单人赛直接歇菜了。倒是陈芋汐那丫头鬼精鬼精的,愣是跨过了这道坎。
"教练,我是不是该饿几顿?"全红婵盯着体重秤直发愁。"傻妮子!"陈若琳一巴掌拍她后脑勺上,"现在谁还玩节食那套?咱得科学!"新训练计划看着就带劲:每天加练一小时核心力量,把"小身板"练成"小钢炮";起跳角度往上调了5度,助跑速度快了12%;食堂阿姨现在顿顿给她加鸡腿,营养师说了:"吃饱了才有力气翻跟头!"
一个月后队医给她量臂围,乐得直咧嘴:"哎呦喂,这肌肉硬得跟石头似的!"全红婵对着更衣室的镜子左照右照,嘴角终于翘起来了。可一到晚上躺床上,东京奥运会的画面就在脑子里转悠。"那时候天不怕地不怕,现在..."她把被子往头上一蒙,"就怕跳砸了丢人。"
陈若琳有招儿,她把"减重2.5公斤"的大目标,拆成了每周0.3公斤的小目标。"就跟打王者荣耀似的,一关一关慢慢推!"还偷偷把全红婵手机壁纸从游戏截图换成了训练视频。这招够损,但管用。
18岁生日那天,全红婵对着蜡烛许愿:"要越来越好。"这话听着朴实,可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口号实在多了。墨西哥世界杯眼瞅着就要到了,这次"期中考试"能不能考好,全看这阵子的特训效果了。
跳水这个行当有意思,女运动员的黄金期往往就卡在发育关这个节骨眼上。早些年那帮老前辈更惨,为了控制体重连水都不敢多喝。现在科学训练了,总算不用再遭那份罪。全红婵算是赶上好时候了,可该吃的苦一点没少吃。
训练间隙,她总爱跟队友唠嗑:"你们说我这算不算'成长的烦恼'?"队友打趣她:"得了吧,你这是'冠军的烦恼'!"全红婵撇撇嘴:"拉倒吧,我现在就想把207C整明白喽。"
有时候陈芋汐会过来支招:"当年我也这样,慢慢来别着急。"全红婵盯着师姐看了半天,突然蹦出一句:"我现在可算知道你那时候为啥总板着脸了。"俩姑娘笑作一团,这大概就是过来人的默契。
跳水队的食堂阿姨最疼这丫头,每次看见她都往餐盘里多舀一勺肉:"多吃点!瘦得跟猴儿似的还减啥肥?"全红婵端着餐盘嘿嘿直乐:"阿姨您这是要喂猪呢?"这话把整个食堂的人都逗乐了。
墨西哥的比赛越来越近,全红婵的训练量又加码了。有时候累得直接趴在跳台边上睡着,教练都不忍心叫醒她。醒了她还嘴硬:"没事儿,我属骆驼的,耐造!"这话听着让人心疼又好笑。
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丫头骨子里那股倔劲儿一点没变。只不过从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,现在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。这种成长,比拿多少块金牌都珍贵。
跳水这个项目挺有意思,看着是在跟水花较劲,实际上是在跟自己较劲。全红婵现在算是悟出来了:哪有什么"水花消失术",不过是把每个动作都练到肌肉记忆里罢了。就像她常挂在嘴边的那句:"慢慢来,总会好的。"这话听着简单,做起来可不容易。
有时候训练结束得晚,全红婵会一个人在泳池边坐会儿。水面上倒映着跳台的影子,她盯着看半天,突然就笑了。这笑容跟三年前拿金牌时一模一样,纯粹得像个孩子。或许这就是体育最动人的地方——不管经历多少困难,那份热爱永远都在。
本文就是要把社会正能量给宣扬起来,把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给倡导出来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刻进行删除或者修改。